五老风采

与党同岁,初心不渝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1日 09:23     作者     浏览量:

与党同岁,初心不渝

——记吉首大学彭秀模

作者 邱馨瑶 徐超 刘巧华 李美玲

 

吉首大学砂子坳校区齐鲁大楼国际会议厅济济一堂,一位满头银丝,精神矍铄的老者被簇拥着。师生们正在为原全国政协常委、吉首大学老教授彭秀模先生庆贺百岁华诞。

彭秀模,土家族人,1921年生,与党同岁。彭老先生出任过湖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湖南省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湖南语言学会理事,历任湘西州人大、州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幼年时候,勤读诗书,长于古典,对新式语言颇感兴趣。抗战时期,日寇侵略日急,半壁江山沦于敌手。他目睹日寇之穷凶极恶,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他满腔愤慨写下:“男儿应作擎天柱,恢复东南第一功。”在国步维艰、民族多难之际,彭老先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党的丰功伟绩使他深深地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他的人生追求。几十年来,他积极投身于党的教育事业,从永顺到保靖,又从湖南师范大学到吉首大学。在教书育人之路上,真正做到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为学生成长、成才树立起人生标杆,用自己的学识和品格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他主讲音韵和词汇时,不仅会将音韵学术语用方言语言现象解释,使学生更易理解,还经常带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田野调查,让学生既能掌握古今音韵的变化脉络,又能提高方言调查研究能力。

深稽博考、潜精研思是他的科研素养。八十年代初,学界对于土家语的认识还是一片鸿蒙。是他与叶德书等人建立起吉首大学民族研究室,他们踏遍湘西山山水水,主持设计《土家语拼音方案》,发表数篇有关土家族语言方面的论文,其中《土家语概况》第一次全面向世人介绍了土家语语言、词汇、语法的情况,被中国社科院民族语言研究所编入《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字》,向国内外发行。他的研究使土家族语言文字系统得以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书之于面,封闭的湘西与外界得以互通有无,文化精髓得以开发和传承,为湘西文旅扶贫、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奠定语言文化基础。他的研究成绩与贡献于1989年国家《民族语文》列入当代中国民族语言学家进行介绍已收入《中国少数民族人物志》《中国语言学人大辞典》彭老先生现在虽然百岁了,但他退休不褪色。他依然深切关心吉首大学的建设,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编写的《湘西文化大辞典》一书,并负责土家语言条目的撰写和审定,每一条目都用方格稿纸一一誉正,工整规范,文清字爽。

 

哪里需要他就在哪里,这是他勇于担当的表现,并在他历任州省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常委期间,有了充分践行

1984年,吉首大学大田湾校区地仄少平地,四周被工厂包围,污染严重,影响教学。是他多方奔走呼请,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呈交提案,给相关部门寄送有关污染的材料,并当面向领导汇报情况,引起了各级领导重视,使砂子坳唐家岭800亩新校区一锤定音。现今吉首大学已在此建成花园式的高等学府。

1987年古丈县地方病严重,是他全国政协六届五次全会提交了《湘西州古丈县地方病严重,建议上级卫生部门调查研究》的提案。经转发后,湖南省卫生厅及时派人深入研究,积极采取措施,使该县的地方病得到有效治。

 

曾有民主党派邀请彭老加入他们的组织,他都一一拒绝了;曾有人提醒他不要加入任何党派,他只是一笑而过。

1985年5月13日,是已满64周岁彭老先生终生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彭老先生在党支部审议他入党申请的大会上,他汇报了自己对党的认识:“共产党是振兴中国的希望所在。共产党员是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伟大的,光荣的。这是我几十年来对党的信念。”

我们从中看到了他不变的初心,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这百岁老人的坚定信仰。正是这种初心和信仰,他把自己一生奉献给湘西,奉献给教育事业。

在建党百年之际,他赋诗一首:“建党百年进小康,人民富裕国家强。此生与党同龄好,共祝期颐福寿长。”既是他的百岁吟,更是他对祖国强大的美好祝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