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着党旗发过誓,一辈子就是党的人
——记在党50年的吉首大学关工委委员石维贵
立志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年逾古稀的石维贵老师拿到入党50周年纪念章的一年。石维贵,原吉首大学民族预科学院院长,现任校关工委执行副主任。
我们去采访的时候,石老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桌前,背靠党的誓词,面朝校园的葱茏,眉眼之间更多是沉稳。当我们问起石老的入党初心,他笑着说,当初的目的很纯洁,只因为有崇尚英雄精神的信仰。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湘西花垣县,年纪尚小的他总能听到红歌的声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南泥湾》……歌里有许多传奇的故事引人遐想,尽管那时对社会主义并没有多少深刻的理解,但赵一曼、董存瑞等这些英雄的故事深深感染他,他渴望成为伟大的党的接班人,期盼做一个优秀的人。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是1957年毛泽东主席对青年的期待,一直深深地印刻在石老脑海中。
高考结束,石维贵考上了中央民族学院。学校夹在录取通知的车票、每月的3元补贴以及老师对他的教育、照顾都让石老感受到了国家和党无微不至的关怀,于是他下定决心,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在1971年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怀着感恩的心,回报国家和社会。
大学毕业后,面对十分有吸引力的留校工作,面对首都北京优质的环境,石维贵并没有选择留下,他告别良师益友,回到了家乡。石老说:“国家和党培养我们,就是希望我们能回乡搞建设做贡献的,那时候我也没想着什么样工作算好。”
怀着一腔热血,石老先后在湘西州委宣传部、吉首大学后勤处、大田湾管理处以及预科学院工作。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他都是兢兢业业,认真工作,默默地为党奉献着。其中,在担任预科学院院长期间,他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党教育,为给学生讲好党课,带动学生一起学习党史,石老多次分享自己的入党故事,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分享使学生们潜移默化,坚定入党决心。与此同时,他还指导学生撰写入党申请书以及做好每一次思想汇报,为学生入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到少数民族的同学,石老感慨他们对党的感情非常深厚。预科学院来自西藏的扎西尼玛在党的引导下,同样坚定建设家乡的信念,毕业后回到布达拉宫做了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听过石老党课的黄黎同学说:“石老师是一个严格而又和蔼的老师。严格是因为石老师对每一个学员要求很高,也正是这样,他教会了我凡事都要认真做,有效率做,更要严谨的做;和蔼是因为他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的通俗易懂,特别关心、爱护学生,会用正确的方法引领学生向党组织迈进。”
石老指着墙上鲜红的入党誓词,“当初我对着党旗发过誓,一辈子就是党的人。”直到他退休后,仍然心系下一代青年的发展,坚持来到学校关工委工作。 虽然他退休已快15年,但他自始至终十年如一日,努力工作,为党争光。2013年到2018年,石老每年要看600份入党资料,负责与资环学院和国教学院共50名发展对象进行谈话。为深入了解好每一名学生的思想状况,他与发展对象一一谈话,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提出与之相应的建议,然而有的可以在一天半完成任务,有的则需要谈上三天,谈话记录也已经记到了第七本。这些看似繁杂的事情,他却一点也不烦恼,更多的则是享受,在他看来“能为党继续做事,是我的荣幸。” 来自国教学院的研究生艾泽,十分感激石老的教导,他说,正是因为石老“润物细无声”的入党教育以及支持,才让我的入党梦得以实现。”
习总书记于2013年对新时代的青年提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石老认为思想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们站在历史和时代的交汇处,要接过第一个一百年的“接力棒”向下一个一百年的目标前行,我们的成长关乎着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是未来民族崛起的中坚力量,国家的强大需要更多有才干的年轻人带领。
石老嘱咐下一代的我们,要筑牢思想防线,坚定“四个自信”,加强学习党史,改造好世界观,学会战胜自己,不忘记历史,不辜负前辈们的希望。其实,对于大学的我们,入党应是一种政治责任,我们要敬畏党的纪律,做好当下。
“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仍屹立于今天,与党员的严谨、纯洁的品格,和党内先进的政治文化和法规制度息息相关。作为老一辈的党员,我会为党坚守到最后一刻。我期待你们年轻人能撑起一片天地,而且相信这片天地一定晴空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