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风采

一生情系民族学 白首不移当年志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1日 09:13     作者     浏览量:

一生情系民族学 白首不移当年志

――记杨庭硕教授专访

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   胡艺                 指导老师:郭梦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会迎难而上,我们有勇气干到底”。这是我们采访杨老师时,他告诉我们作为历史学人应具有的责任和担当。

潜心研修,孜孜不倦

杨庭硕教授,毕业于1982年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31998年在贵州民族学院历史系任教1999调入我校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杨庭硕教授一直从事民族学研究,他十分注重田野调查,多年来带领学生和青年教师先后到内蒙古、宁夏、四川、贵州、湖南、广西等省进行田野调查。在研究中勇于理论探索,注重民族学研究方法实践。他在继承江应梁先生的考古学、历史学与民族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础上,提出了“终端验证”的多学科互证的研究方法。这套研究办法可以把复杂的研究过程简化,把不同学科研究的结论在终点上进行比较,使不同学科的同仁相互接纳与认同,实现交叉学科研究结论的科学化。如今,杨庭硕教授已经是民族学界的一位元老。30多年来,他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高校文科文摘》全文转载、摘登。出版《民族、文化与生境》《西南与中原》《相际经营原理》《人群代码的历时过程》《三都水族人家》等10余部著。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俯首案边,杨教授是潜心学术的钻研者;走进教室,他又是三尺讲台的耕耘者。从1982年大学毕业以来,杨老己有30多年的教学经历。当问到大学毕业时有想过自己将来是否会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时,杨教授诚恳的说:“很有准备。我视力不行,不能去化学系。但我觉得做教授很好,我觉得教授这个职业很适合我,我可以把我的想法告诉年轻人。没有教授,这个社会不崩溃了吗?而且教学相长,我视力不行,有些古籍是很小,我看不到,但我学生可以帮我看,然后告诉我它们的意思。我认为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很愉快,我们一起进步。”杨教授还说:“21世纪的教授要带着学生下乡,要一起操作才行。我们也要求培养动手能力,我们的研究生、本科生也必须要去实践,很多问题都要自己动手,历史必须要学活。现在的一名合格的教授,他必须是个理论家和实践家,历史是属于今天的,而不是照本宣科、一味照旧。”杨教授还带领学生和青年教授到全国各地进行进行田野调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学生充分的了解所学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解决问题。

30多年来,杨教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杨教授知识渊博,通古博今。在生态人类学、历史人类学以及经济人类学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杨教授为人师表,工作以来,即使有眼疾,也顽强地工作在他热爱的教学、科研岗位上,从不有一丝懈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杨教授言传身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同学们更好好的理解与运用理论知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杨教授从教以来,每天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青丝成了白发,他无怨无悔。

以身作则,恪守不渝

“要建好一流的的大学,就要严格管理好自己的管理体制,就要让教授和同学们一起努力,为了创建一流的大学而奋斗。对我们学生来说,严守教学纪律就是最大的事情。真正做得好的同学,我们就得鼓励,就得表彰;做的不好的同学,我们就得让他接受教育和批评。我们学校要做好,这一关非过不可。做事情本身就要敢拼搏,我们的毕业生在社会上都是很能干的,就是因为我们在学校经过了一次次的考核,一次次的实践。”杨教授就是凭借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精神,从一个贵州贵阳出来的读书人成为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外审专家、内蒙古大学客座教授、贵州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西南民族学会理事,吉首大学终身教授这样多重身份的学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杨庭硕教授今年已有74岁,但他仍坚持每天伏案工作。当我们问到他最近的工作时,杨教授说;“目前正与罗康隆教授共同主持《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史料的构成整理》的国家重大课题。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而且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目前主要做的是整理相关史籍等前期准备工作,大概需要五年时间才能完成。”虽然这过程十分繁重且艰难,但杨老自信的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吉首大学就是在干这个事情。我们现在承担的任务是从生态人类学这个角度替人类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会迎难而上,担起这个责任,并且我们有勇气干到底!”尽管杨教授现在已经接近失明,但对待工作和生活时却又是激情四射,活力满满。从杨老的语气里,神态里,我们看到仿佛看到了青年时代的他,他有着青年人的朝气、青年人的热情以及青年人的担当。他身上散发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与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

最后杨老师也送给我们同学一份寄语:同学们要严守教学纪律,做事情本身就要敢拼搏!身体是自己的,生活要规律。要想身体好,就是要求自己管住自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