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工作案例之三:“老少结对”帮扶活动
 
 

奉献爱心、唱响夕阳

——吉首大学“老少结对”帮扶活动案例

 

一、主题:奉献爱心,唱响夕阳

二、背景

有人说:“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可在吉首大学孤寡老人的家里,雷锋“入户”却已整整两年了!这有“户口”的雷锋就是吉首大学的志愿者们。

吉首大学的离退老同志有将近500人,一些老同志是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他们的子女平时都在外地工作或者学习,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这些老人。生活中的一些卫生清洁、零星维修、生活用品购买等在我们这些平常人看起来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干起来却很是吃力。再者,由于这些老人常常一个人住,精神上也很是孤独,所以需要大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为给这些老人送温暖、送关爱,吉首大学关工委和学生会特意成立“结对子”老少结对活动,从实际出发解决老人们生活上,甚至精神上的困难,让这些已离退的老年教师们能切实地感受到青年志愿者们敬老爱老的诚意,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也能使我国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广大。

20093月,吉首大学学生会青年志愿协会决定以“学雷锋月”为契机,正式安排志愿者与吉首大学的孤寡老人结对,并决定将这种与老人结对子的活动长期坚持下去。这一活动思路一提出就得到了校团委和关工委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积极地指导青年志愿者协会将此项活动顺利地展开。活动一启动就选拔了60名志愿者与20户年迈的子女不在身边的离退休老教师结下了对子。结下对子的志愿者们每天给老人们会送去一个电话问候;每周会去老人家看望老人,给老人们晒晒被子、打扫卫生,或购买大米、油盐什么的,陪老人们聊聊天;当老人们在生活不方便时也会想到我们的志愿者,会给志愿者们打电话,让志愿者陪他们去理理发,散散步,陪他们上街;当志愿者们在学习生活上出现困惑时,他们也会想到结对子的老教师们,会去向他们请教,老人们又会帮助孩子们形成积极、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2010年,新一届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接下了“对对子”志愿结对帮扶活动的大旗。就这样,这面学雷锋的旗帜像接力棒一样的传递下来,至今已传递了两棒,且势头较好,效果显著。2011年,在我校,要求与孤寡老人结对的班级远远多于孤寡老人的数量,他们争先恐后,希望能用自己一颗青春的热心,为我校的孤寡老人做一些实事、贴心事,这样既能温暖他人,也能快乐自己。

两年来,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但雷锋精神却在这儿扎了根,生了芽。吉首大学离退处的老干部们也常说:他们不轰轰烈烈,但他们实实在在!两年来,面对一封封表扬信、一次次记者采访,结对的志愿者们总是语带羞涩地说:“那是我们能做的,也是我们该做的。”

 

三、故事和活动:互补双赢

敬老助老,贴心服务

校学生会制定好服务计划后,把志愿者们分成几个小组,安排志愿者每星期至少轮流为老人服务一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打扫卫生、整理家务、提水、洗衣服、帮老人买米等等,完了就坐下来和老人聊聊天、拉拉家常,亲切得就像祖孙一样。

国际交流学院09级英教班的杨同学与离休老干部魏青老师是结对组合。魏老因病致下身瘫痪,长时间都只能呆在家里,他很想出去走走,但出门极为不便,杨同学和同组同学商量好,决定每周陪魏老在校园里散步的次数,至少要有三次,不能让魏老一天天都闷在家里。吉首湿气重,天天闷在家里不利于身体健康,特别是老人,容易得关节炎之类的老年病。应该多出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多看看绿色植物,多出来听听鸟语虫鸣。现在我们在校园里经常会看到几个同学推着一个老人嬉笑散步的场景,画面十分温馨,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一家人在散步呢。

老人与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志愿者们多次接触后,心情好了许多,话自然也就多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起来。每当我们的志愿者们离去时,老人们的眼睛里似氤氲一片,充满了不舍。每个星期的“助老日”几乎成了老人们最开心的一天。

同时当这些志愿者学习遇到困难、生活遇到坎坷、心理出现误区时,老人们也经常帮助他们解难题、渡难关、解心忧,通过他们的人生经验来引导和教育这些志愿者们走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之路。

在期末活动总结讨论的时候,有志愿者说:“这次活动,使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长辈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也更加懂得了实践的意义。我认为此次志愿者服务的收获还是不小的,我们为他人带来了快乐,也为自己带来了快乐,知道如何关爱老人,与他们交心,使他们精神不再空虚。我希望以后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出色。”

 

老少结对,见贤思齐

如今,在关工委的领导下,我校参与此类活动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了。除了每周一次的常规活动之外,学生们还经常三五成群的,或到老人家里,或把老人带到草坪上,和老人谈心。白发苍苍的老人和青春洋溢的志愿者手拉着手促膝长谈的场景,成了吉首大学草坪上随处可见的风景,他们并非祖孙,却胜似祖孙。

学生们给老人讲笑话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逗他们开心。老人则经常向学生们讲述他们引以为豪的子女,更多的是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来引导教育我们的大学生。张永康老师以前是学校的副校长,他曾长期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上过党课、讲过党史、作过报告,经验丰富,在吉首大学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他经常给帮扶的学生说党史,同时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这些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教育力,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离退处的领导多次提到:近些年来,到老人家里拜访的人是不少,可能够手拉着手相互谈心的就只有吉首大学的志愿者们。

如今这些孤寡老人与学生无话不说,俨然成了忘年之交。两年来的心灵对话,学生们也已经融到这群老人中了,形同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就是我们结对服务的目标和宗旨。

 

夕阳余晖,格外悠远

老人们过生日的时候,学生们自己掏钱为老人家过生日。插满蜡烛的蛋糕、长长的寿面和老人脸上幸福满足的笑容,在每位老人的相册里随处可见。中国传统的节日,志愿者们一个也没给落下,端午的清早送来粽子,中秋的夜晚端来月饼,重阳老人节还有个联欢会,老人家的每个节日都有吉首大学志愿者陪伴,老的少的乐成一团,打破了孤寡老人家往年没人陪伴过节的沉寂气氛。过年的时候,虽然志愿者都回家过年了,但是志愿者们并没有忘记他们在学校的朋友,大清早就给老人们发来短信拜年,祝福他们健康长寿、吉祥如意。

志愿者们都是学生,在专业上难免遇到难题。张重新同学是我校医学院0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他经常在专业上遇到令他迷惑不解的难题,碰巧的是,和他结对的刚好是医学院退休的杨德胜老教授,所以向杨老教授请教成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老教授不仅给张同学讲解他自己多年的从医经验以及专治各种疑难杂症的偏方、秘方,还教他怎么样发散思维,怎样做到举一反三。张同学后来谈及到:“老教授就是一本医学书,等待我去学习,等待我去探索。”

 

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实实在在

两年时光,岁月飞逝,吉首大学的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对老人爱的播撒却从未间断,爱的接力棒从2009年传到了2010年,又传到了2011年……同时,我校两年的敬老护帮行动,也改变了一些同学对青年志愿者的误解,也感召了更多的人加入到这场关爱的行动中。

面对记者镜头,学生们很平静地说:“其实我们很平凡,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们做得实实在在,我们用一颗颗挚热的心去温暖老人的心,让老人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同时,我们自己也得到了快乐,接受了教育,这不同于课堂上接受的教育。” 而当被问及老人身体状况的时候,学生们不免担心地说:“有的老人年事已高,总免不了会有一些病痛,如果生病的时候身边没人,那会很麻烦。这个学期刚开始,志愿者们就商量好,让志愿者每天上学放学路过老人家时去家里看一下,并留下联系电话,这样既不会耽误学习,还可以掌握老人的身体状况。同时,当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通过电话直接找到我们的志愿者。这些工作我们将会一直做下去。”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要发扬这个传统,并将继续传承下去。 

萧伯纳说过,人生是一支短短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这就是我们关工委和吉首大学志愿者们共同的心声。

 

四、感悟评析

没错,一开始志愿者曾被拒绝,被排斥,被不信任,但是要知道我们是志愿者,我们不能忘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志愿者的工作要求我们不能计较这些,要求我们要把这些化为我们做得更好的动力。关工委和志愿者不断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是因为我们服务技巧还不到位,热心度还不够,不能打开老人的心结?还是老人们自身的原因?一路风雨、一路艰辛我们踏着泥泞边走边摸索边改进……老人们关闭的心被志愿者的爱心、恒心一点点打开,志愿者的热情也因为老人们的开心的笑容变得越来越高涨。现在老人们等着志愿者去看他们、陪他们聊天,一些志愿者每次都报名参加探访,老人和志愿者的关系由不信任发展到彼此的牵挂,这就是一种质的改变,一种爱的升华!

如今我们的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我们奉献爱心的行列当中。我们的队伍中有各专业的学生,难免有些参差不齐,但只要始终秉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我们相信我们能够将敬老、爱老、助老的爱心传承下去,可以让我们走过的地方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同时,我们希望能够扩大我们帮助、服务的范围,不仅仅只局限于吉首大学的离职退休干部,而应该扩大到整个吉首大学所有需要帮助的老师同学们,甚至是吉首市临近的地方乡镇。如此一来,我们的工作难度将会增加,我们将面临重重的困难与考研,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有一句话说的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吉首大学青年愿者协会

                                                                                                                         20113

 

[ 作者:Admin     来源:吉首大学关工委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04-19     文章录入:Admin ]

  • 上一篇文章: 关工委工作案例之四:爱心小屋

  • 下一篇文章: 关工委工作案例之二:关爱留守儿童
  • 吉首大学离退休工作处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0 ltb.js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