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休不离岗 光辉照后人 ——记商学院关工委副主任李泽南 李希聪 他是建国前参军的知识青年,在解放军院校曾先后担任文化教员,政治理论教员,由于教学工作出色,曾荣立三等功并获得国家学术奖金,1953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历史的原因,1958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遣送到农场劳动改造达二十一年,1979年错划得到改正后调我校任教。从恢复党籍重新走上教师之路一直到今天,他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以身作则勇于开拓的工作作风,关爱并引导青年健康成才的满腔热情,受到了党和人民的赞赏,他被评为国家优秀教师,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而且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96年离休后,他发挥自己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积极主动投入到关工委的工作中,赢得了校内外青年的爱戴和好评。 他叫李泽南,我校商学院关工委副主任,一位年逾八旬的老者。心态阳光,喜欢跟青年人打成一片的他,笑称自己是“80后”。 “老兵”遇到新任务 “80后”的李老离休不离岗,凭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校内外经常有许多单位邀请他作专题讲座和新生入学教育。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兵,如何完成好这些新任务?李老把它看成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最好途径。 为了保证讲座的质量和效果,他坚持在接受任务后,对听课对象进行调查,力求了解他们的需求,在此前提下再进行备课。就以最近他给商学院专升本的新生作专题讲座来说吧!他接受任务以后就主动邀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学生到他家里座谈,询问他们进入本科大学的学习状况,思想上对专升本是怎样认识的?打算怎样学习?学习上有哪些困难?生活上有哪些不适应?对老师的教学和学校的管理有甚么意见和建议?李老了解情况后就足不出户,埋首案头。几天后“谈谈专升本的几个问题”的讲稿就写成了,李老作的第一场讲座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各年级的学生纷纷邀请李老作讲座,商学院立即与李老商量安排讲座时间与地点,连续三个晚上,李老以激情而生动的语言结合实例向学生阐述了怎样正确认识专升本,如何作好两年学习规划,如何有效管理时间实现奋斗目标等问题。学生们听得很认真,教室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学生们围着李老,争先恐后请他签名、合影留念,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叹:“听了李老师的课,催人奋进、受益匪浅!”李老不仅兴致勃勃地给学生签名合影,而且提出,请听讲座的学生中的共产党员留下合影,然后以一个老党员的身份对他们说,胡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你们班的事情关键就在你们这些共产党员,你们一定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对李老这种看似简单而意义深刻的教育方式都乐意接受而且深受启发。可以说,李老的讲座成了引导青年健康成才的指路明灯。 近十多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任务繁重。各学院对李老的为人和党性修养非常钦佩,纷纷向他求援。面对年轻一代对马列信仰的渴望,想到一名老党员应尽的义务,李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马列的引路人,对各学院的请求做到了有求必应。最令人感动的是他虽已八十高龄,但为了满足办班的需要,他勇挑重担,坚持上午和下午都上课,而且精力充沛,毫不降低讲课的质量。有人问他累不累?他的回答是:“只要青年人喜欢听我讲课,我就越讲越有劲儿,因为我为党的事业尽了一份力量!”李老上党课之所以受到学员的欢迎是因为他讲课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推心置腹地交流。按李老对上党课的理解是把自己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中的体会向党汇报,他认为一个理论不联系实际的党员,没有资格走上党课的讲台。李老本身就是一部共产党员的范本,他用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党员生涯,对党的切身体验,为党现身说法。三十多年来,李老这面旗帜引领了成千上万青年人走上马列主义道路。 青年喜欢“老参谋” 作为教师,李老不只是在讲台上受到学生的青睐,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热心关爱青年的成长,不论是在校还是毕业的大学生,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你有事找到了他,他总是热情相待,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三十多年来,青年人找李老当参谋的事真是数不胜数,能感动人的事例太多。我校78级数学系的校友汪良忠在校读书期间对李老的为人心存仰慕,毕业后主动给李老写信请求指导考研的问题。李老接信后立即给他回信勉励他必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作考研的准备,同时给他寄出了有关经济学的复习参考资料。从此,师生之间的书信往来不断,有时一个月多达三次。汪良忠在李老和数学系另一位教师刘勋备的指导下,于1984年考取了研究生,1991年他又考上博士生。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汪良忠终于事业有成,为了回报母校和老师的培育之恩,他从李老和刘勋备两位老师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设立“南勋感恩奖学金”,在第一次颁奖仪式上,当李老把十多年汪良忠写给他的信当场展示时,与会人员无不为李老和学生之间建立的真挚友谊而感动!而受李老指点和帮助而事业有成的青年人又何止汪良忠一人呢!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李老和青年人交往的方式主要是书信和面谈,进入21世纪以后李老与时俱进,自学电脑,利用鼠标和手写板上网,从此,李老与青年人的交往开辟了另一片广阔的空间。从2006年5月开始利用电子邮箱到近三年的QQ网聊,李老和青年人的交往更加密切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粗略统计这五年李老的四个邮箱(新浪、网易163、网易126、QQ)共收到邮件1373封,其中学生的邮件占80%,李老发出的邮件是1632封,主要是发给学生。这些年,李老把网上和青年人交往的内容归纳成六类:考研与就业的咨询;对社会问题的疑惑;听课与读书的感受;恋爱与人际交往的咨询;好事报喜与苦闷倾诉;生日与节日的祝贺。限于篇幅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李老和学生在网上交往的内容全部复述下来,只能选几条有代表性的邮件和交谈记录来说明李老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的新进展和新贡献。 首先看看两封电邮:“亲爱的李老师:您好!今日最后一堂公关课结束了。从内心里说,我舍不得,舍不得课堂上的一切。我不会用华丽的词语去形容您的课堂是多么的生动,去形容您的精神是多么的高尚……我只想把我的内心所想告诉李老师,您是我最敬佩的长辈之一。因为我能感觉得到,您是用心在跟我们交谈……从您给我院上党课的那一刻起,我就喜欢上了您,并决心再一次来到您的课堂,……虽然我的公选课已达到七门,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与您在30个课时中的相处将令我终生难忘……”“李老师,您好!在大学己经走过了两年时光,由于我性格比较内向,在复杂人际交往中,我仍有些迷糊,不能像别的同学一样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您能给我一点建议吗?” 我们再看看李老和学生在QQ上的对话。有一位学生向李老报喜“学生:好久不见,您老人家身体可好?李老:谢谢关心。学生:李老师,今晚我参加了一次很光荣、庒重的会议。李老:庒重是入党宣誓。学生:呵呵!被李老师猜中了!入党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李老:我的人生旅程中最庄重的那一天也是入党宣誓。那80个字的誓词像钢钉一样嵌入大脑之中,永志不忘。入党是新的生命的开始---政治生命。”另一位学生和李老谈信仰问题。“学生:我感觉您跟30岁的年轻人差不多。李老:这是自己的心理调控。学生:这也是您被称为健康之星的原因,不计较,以笑应百态,健康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李老:也许是这样。学生:李老师,您信佛吗?李老:我是共产党员,信马克思主义。学生:那是,其实信什么都一样。李老:信仰自由,在遵守宪法的前提下,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和而不同。学生:李老师,你觉得我们这批年青人有信仰没有?李老:这批年青人是指80后和90后,应该说大多数人是有信仰的。学生:我觉得好多人都没有信仰,太盲目了,有些人都不明白自已的需求。李老:没有调查不能下结论,我每年都给各学院的党训班上课,一个班至少是80到90多人,全校就是上千人!学生:是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但我看我身边的一些人,感觉好心酸。李老: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积极与消极并存,你看到的消极现象是客观存在,但同时要看到积极的一面,最近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解决社会意识形态中存在的消极现象问题。学生:是的,矛盾始终存在,要辨证地看问题。李老:中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阶段,各种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份子,不论他是什么政治背景,都应该是推动社会向先进文化前进的一份力量。” 出书送给青年人 从2007年下半年起,李老没有再申请面向全校的公选课,但受聘为我校党校教师,商学院关工委副主任,2004年当选为我校老科协会长连任至今,在履行这些职务的前提下他趁自己身体尚健,萌发了写回忆录的念头。他想自己的一生虽无大的成就,但经历曲折而坎坷,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多年,他遵循党的正确路线,不计受屈和冤枉,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为我校的发展尽了一份力量,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赞赏。他认为把这段人生经历记录下来留给后人作参考,这既是老有所为的最好途径又是履行关工委职责的具体体现。李老下定决心就行动,从2008年构思拟出提纲,首先收集整理原有的资料,然后动笔撰写回忆录,经过两年的时间,一本25万字的《重走教师路》终于在他80岁生日那一天与读者见面。李老将这本书亲手送给参加寿庆的商学院青年教师和毕业校友。没有来参加寿庆的校友,只要发了短信或电子邮件又有通信地址,李老都给他们寄书,有些学生从别人手中看到了这本书,就通过电邮向李老提出请求想要这本书,李老都是热情相送,有的学生给李老写信说看了这本书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一位学生对李老说,她把这本书放到枕头边,遇到烦心事就打开看一看,心情就平稳了!《重走教师路》首次印刷300本花了5400元,很快就送完了。 2011年7月20日李老收到一封电邮:“尊敬的李教授:您好!在吉大念书的时候,曾有幸听过您讲公共关系学选修课程,对您的人生情怀钦佩至极,至今仍深深怀念!您是吉大宝贵的财富,向您致敬!”李老立即给他回信“你的来信对我是鼓励与鞭策,作为教师我觉得最大的精神享受就是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如你愿意能否告诉我你现在何地、何单位工作,同时告知你的尊姓大名,以后保持联系。”这位学生很快就回信“李老:您叫我小孟就行了,我就职于深圳的一家国企,中海石油某下属控股公司。记得您在上课的时候说过,您会将您的人生整理成书,不知现在进展如何?晚生非常希望能够拜读。”李老受这位学生真情的驱动,加上校内也有不少学生向他要书,于是再一次自酬资金5000元第二次印刷《重走教师路》400本,赠送给喜欢这本书的学生。小孟看了这本书以后给李老写信:“李老,您好!昨天正式拿到您的《重走教师路》,晚上拜读到凌晨。书中洋溢着您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让我备受鼓舞。我文笔拙劣,很多感受无法用言语表达,您的存在让吉大的历史多上了厚重的一笔!一个人,就是一面旗帜。你说觉得自己一辈子的成就太一般,我觉得您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榜样,我希望我的那些从事教师职业的同学都像您这样,关心爱护我们的后辈,一心一意教书育人,这才是国家教育强大的根本!您的80大寿和教师节都即将来临了,祝您身体健康、笑口常开,让更多的吉大学子能在校园里看到您的风采,让您的精神照亮更多的年青人!” |